舊東西輸電線鐵塔 |
在日本時期由於東部水力電廠多,且需求較不大有剩餘的電力,如果能將東西部的電力串連起來那麼供電會更加穩定。固興建154kV的輸電線計畫於1943年開工,然由於大戰持續物料器材不足,且因1943年銅門、清水第二發電廠陷入流沙且立霧發電廠的發電機跟攔河壩亦被洪水衝毀。東部地區發電量銳減,工程也就因此停滯。
戰後國府來台,台電公司首先修復西部電力系統,之後決定修復東部的電廠以及興建東西輸電線解決西部電力短缺問題。最初有山海線之爭,山線走能高山過來,海線則沿海到宜蘭、八堵。最後因經費等問題決定興建山線,於1950年開始。
興建的路線大抵延著能高越嶺古道興建(日後台14線橫貫預定線)。此路線要克服的問題是低溫下雪、雷擊、山崩、颱風等因素,加上物資、材料都得靠搬運,在當年完成實屬不易,此線總長46km起迄於萬大電廠-銅門電廠,維護更有賴保線牛之稱保線人員辛勞,平常我們爬山純屬樂趣,當登山是工作時可想而知很辛苦。
興建的路線大抵延著能高越嶺古道興建(日後台14線橫貫預定線)。此路線要克服的問題是低溫下雪、雷擊、山崩、颱風等因素,加上物資、材料都得靠搬運,在當年完成實屬不易,此線總長46km起迄於萬大電廠-銅門電廠,維護更有賴保線牛之稱保線人員辛勞,平常我們爬山純屬樂趣,當登山是工作時可想而知很辛苦。
萬大銅門線其中的鐵塔 |
舊東西輸電線的高度以及所面臨的問題(1) |
能高越嶺古道由於受2015年颱風災情影響,部分路段坍方。隔年又受三個颱風影響造成搶修困難。2016年4月6日台電公司開會最後決定讓舊輸電線除役。萬大地區輸電線路預計轉作低壓配電線路使用,銅門地區也會留下50座電塔作為紀念。拆除工作預計5年完成。(2)(2017.2.26補,感謝網友陳建廷提供訊息)
新東西輸電線於1989年開始興建,一開始原本是想沿海經宜蘭往北到台北直接到台灣用電核心,但由於會經過太魯閣國家公園影響景觀導致興建困難,是故也是採橫跨中央山脈。但這次與舊東西輸電線的路線不一樣,大抵是延著(萬榮林道也就是以前的台16線橫貫預定線)。此線為345kV設計,總長72.4起於明潭、大觀2廠終於花蓮鳳林超高壓變電所。這條東西輸電線一樣扮演著東西電路聯絡的重要角色,提供東部系統的用電力。
整個東部電網除了以前的電廠跟少數新建的水力電廠,並沒有其他機組,是故以往的供大於求目前已經不復往,除了這條新東西輸電線外,另外楓港-台東,台東-鳳林等161kV輸電線也是供電基礎。
整個東部電網除了以前的電廠跟少數新建的水力電廠,並沒有其他機組,是故以往的供大於求目前已經不復往,除了這條新東西輸電線外,另外楓港-台東,台東-鳳林等161kV輸電線也是供電基礎。
明潭電廠內的明潭-鳳林1號塔 |
鳳林超高壓變電所 |
鳳林超高壓變電所牆外所攝的345kV輸電線 大觀鳳林線與明潭鳳林線 |
這部份寫起來真覺得困難,有待以後走能高越嶺古道以及到走萬榮林道等路後在多做補充。各位辛苦啦~初英、銅門電廠就待下回啦~
參考資料:
水電民生館:http://taipower.pcc.gov.tw/files/15-1002-231,c88-1.php
朱瑞墉,舊東西輸電線的歷史沿革與生態保育。
張立宇,高山保線員用腳愛台灣。
陳振華等,《台灣電力發展史》。
(1)陳振華等,《台灣電力發展史》,頁肆-43。
(2)黃麗芸,〈台灣經濟的保命線路 走過一甲子功成身退〉
,http://appweb.cna.com.tw/webm/news/firstnews/201702255007.aspx, 中央通訊社,106年2月26日截。
(2)黃麗芸,〈台灣經濟的保命線路 走過一甲子功成身退〉
,http://appweb.cna.com.tw/webm/news/firstnews/201702255007.aspx, 中央通訊社,106年2月26日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